云鹰读书会(三十三)

2019-11-14

 20191107日上午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云鹰读书会在经济学院圆阶205教室“国际经济与贸易科研训练:实证”课上顺利进行。本次读书会由国际经济贸易系2017级本科生李孟真展示Trevor TombeXiaodong Zhu的论文Trade, Migration and Productivity: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China,国经贸系王永进老师、盛丹老师、金威老师跟进并指导。

生产率水平的不同,是导致不同国家工资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贫困国家的生产率低下,很大程度上源于要素投入的资源错配问题。本文的作者认为,中国国内高昂的贸易成本和劳动力迁移成本,是造成资源错配的重要原因,并以此为基础,(1)量化分析了从2000年到2005年,贸易成本和劳动力迁移成本的降低为总体福利和实际GDP的增长做出了多大的贡献,(2)探讨了进一步降低贸易成本和劳动力迁移成本,会给总体福利和实际GDP带来多大的增长。通过建立模型和量化分析,本文发现从2000年到2005年实际GDP57.1%增长率中,有9.7%源于国内贸易成本的降低,有5.6%源于劳动力迁移成本的降低。

这篇论文主要分成五个部分:背景介绍、模型介绍、量化分析、进一步改革的潜在收获以及最终的结论。

  1. 背景

2000年,中国在不同省份之间,同省份的农业部门和非农业部门之间,人均收入均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2000年到2005年,由于一系列的户口政策和贸易政策的出台,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的飞速发展,中国国内原本高昂的贸易成本和劳动力迁移成本,有了很大程度的降低,同期,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五年来,实际GDP增长率高达57.1%。那么,在中国飞速发展的经济中,有多少应归功于降低的贸易成本和劳动力迁移成本呢?

本文作者将地区间的贸易成本和劳动力转移的成本都纳入了EK的模型,(1)将生产部门分为农业部门和非农业部门,(2)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并引入中间品投入,(3)假定劳动者会根据偏好和迁移的成本选择劳动的部门,并用现实数据进行量化计算。

本文的贡献主要在于,作者是第一个在中国这个经济体上,综合考虑了内部贸易成本和国际贸易成本,劳动力跨地区转移的成本和跨部门转移的成本,通过影响资源配置效率,进而对经济增长和福利改善。

  1. 模型

  1. 消费者偏好

首先,假定消费者在农业产品、非农业产品以及住房之间的效用函数符合柯布道格拉斯函数。

而根据收入的预算约束,我们可以得到每个地区农业产品和非农业产品,作为最终品的需求量,与该地区的收入之间的关系。

而对于相同部门的不同产品,消费者的需求符合CES效用函数。

  1. 生产函数

模型中假设,所有产品的生产函数都是以土地、劳动和中间品为投入要素的柯布道格拉斯函数。

通过价格等于边际产出,以及冰山成本的假设,可以得到产品的最终价格。

  1. 生产率φ符合Fréchet分布

论文中,假设生产率φ符合Fréchet分布,类似EK的模型,我们可以得到每个地区所消费的来自不同地区产品的比重,以及价格指数。

由于模型引入了中间品,投入产出得到的等式是,产出等于最终品的消费加上中间品的消费。

  1. 劳动者收入

本文中,劳动者的收入来源于两部分,一部分是工资,另一部分是只有在本部门和本地区工作(不进行迁移)才能获得的地租。通过市场出清条件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一些性质,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地区总地租和总工资的比值,进而得到劳动者收入与工资、劳动者是否更换部门和地区之间的关系。

  1. 劳动力流动

文中首先定义每个地区的福利水平V,即该地区的工资与价格指数之比。Z代表着个体水平偏好之间的差异,是符合Fréchet分布的一个随机变量。而zδV/μ就代表了一个地区n部门j的人,在i地区k部门工作的福利。类似EK模型,利用Fréchet分布的性质,我们同样可以得到一个地区劳动者来源的比例。

  1. 模型的解

最后,我们可以解出总体福利的变化率和实际GDP的变化率。

  1. 实证部分

  1. 数据


本文采用了除西藏外30个省份的数据。文中真实工资的数据是用GDP比价格指数得到的(省级),劳动迁移数据采用了两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省级),贸易数据来自2002年和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八大地区水平)。

  1. 参数设置

本文中大多数参数采取了其他论文中得到的参数。劳动力回归对收入的弹性则是采用OLS的方法回归得到,并通过工具变量法进行了检验。

  1. 得出贸易成本和劳动力迁移成本

下图展示了2000年和2005年求出的贸易成本和劳动力迁移成本,可以看到贸易成本和劳动力迁移成本均有着较大的下降。

  1. 低贸易成本的影响

本文以求出的贸易成本和劳动力迁移成本为基础,做了一个反事实的检验,即假设2000年到2005年,劳动力迁移成本μ和生产率参数T都保持不变,仅有贸易成本降低带来的变化。下图反映的就是仅有贸易成本降低带来的影响·

可以看到,非农业产品贸易成本的降低是促进经济增长和福利改善的重要因素,而地区内贸易成本的降低的作用要大于地区间贸易成本的降低。

  1. 低劳动力迁移成本的影响

类似贸易成本的降低,本文对劳动力迁移成本同样做了反事实的检验,结果如下。可以看到,由劳动力迁移成本的降低引起的贸易流动是相当大的,而且劳动力迁移成本的降低同样对经济增长和福利改善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1. 生产效率参数变化的影响

仅从贸易成本和劳动力迁移成本的角度,不足以解释GDP的全部变化。本文将剩余部分的增长,归功于T的增加,T反映的是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和资本密集度的增加。

可以看到,考虑到T的变化之后,贸易成本降低带来的影响大致变化不大,但劳动力迁移成本降低带来的影响都减少了一些,这是因为2005年相对于2000年各省间T的差距有所降低。

  1. 分解中国的经济增长

根据之前的工作,我们可以把人均实际GDP的增长,按对降低资源错配的贡献,分解为国内贸易成本的降低、国际贸易成本的降低、劳动力迁移成本的降低以及生产率参数T的增加这四部分,其中劳动力迁移成本的降低又可以按迁移方式分为四部分。可以看到,国内贸易成本和劳动力迁移成本的降低,对GDP增长的贡献是相当大的,占据了57.1%中的15.3%

  1. 进一步改革的潜在收获

  1. 进一步降低国内贸易成本和劳动力迁移成本

这一部分讨论了如果中国的国内贸易成本进一步下降到加拿大的水平,劳动力迁移成本进一步降低到美国水平,会给中国的实际GDP和总体福利带来多大的提升。

  1. 土地所有制

如本文之前所讨论的,影响劳动力选择是否迁移的成本,存在着直接的成本,和跨部门跨地区导致无法获得地租的间接成本。本部分探索了如果通过改革,使得劳动者在其他部门或地区工作时,也能够获得地租的情况下,实际GDP和总体福利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1. 结论

本文量化分析了从2000年到2005年,贸易成本和劳动力迁移成本的降低为人均福利和实际GDP的增长做出了多大的贡献,并探讨了进一步改革的潜在福利。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从本文对GDP增长的分解结果中,得出降低国际贸易成本对GDP增长影响不大的结论。因为本文仅是从资源错配的角度出发,讨论了GDP增长的原因,而国际贸易成本的降低,会通过多种渠道影响到生产率参数T。因此要得到国际贸易成本降低对GDP的促进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下期预告


下期云鹰读书会将于20191114日上午,在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圆阶205教室举行。下一篇论文是Ferdinando Monte, Stephen J. Redding, and Esteban Rossi-Hansberg2018Commuting, Migration, and Local Employment ElasticitiesAER


敬请期待!


文稿来源:李孟真

编辑:王妮妮,杨瑛凡

审校:王永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