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云鹰读书会结业典礼暨第三届读书会动员会
2019-12-25I.云鹰读书会简介
为加强本科生的数理基础、文献阅读、论文写作、理论建模、数据处理和计量分析能力,提升学生的经济学直觉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2018年春季学期开始,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贸易系开始举办“云鹰读书会”。
在2019年岁末年初之时,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第二届“云鹰读书会”圆满结束。经过两期的读书会,我们一共阅读和复制了39篇论文。“云鹰读书会”逐步形成了鲜明特色,并在国内产生了广泛影响。我们优秀的学员受邀到国内其他学校宣读论文,多位同学被保送到清华、北大、人大和南开等学校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越来越多对知识和思想有热情学员的老师和同学们加入到读书会,除了南开本校老师外,中央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国内其他高校的老师们也来参加和指导我们的读书会,令我们备受鼓舞。
读书会汇集了南开国经学科的优秀教师和学生,科研训练达到博士生水平。经过读书会的艰苦训练,同学们能够从在对国际经济与贸易的经典和前沿研究知之甚少的情况下,达到能够读懂前沿文献的水平。2019年度我们举办了第七届“贸易与发展”国际学术会议、“国际贸易与空间经济前沿论坛”和“中国经济学年会——世界经济专题”等学术交流活动。令人感到欣喜和骄傲的是,在这些会议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读书会同学的身影。他们凭着对学术的热情来参会,而且可以听懂会议大部分的论文。
我们将于2020年春季启动第三届云鹰读书会,现定于2020年1月2日(周四)下午14:30在圆楼201举办“第二届云鹰读书会结业典礼暨第三届读书会动员会”。如果你对学术有热情,如果你想强化自己的科研能力,那就来吧!不论你是谁,不管你从哪来,我们都欢迎!当然,我们的训练是非常严苛的,希望大家也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因为我们相信,做研究就像爬坡,只有登顶的人才可以看到最美的风景。
II.第三届云鹰读书会招生简章
一、目标
通过举办集“论文阅读、编程和写作”于一体的读书会,提升学生的论文阅读、写作、数据处理、理论建模、编程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系统的科研能力训练,使学生在完成训练后具备从事数据处理、编程和论文写作的基本能力。
二、学习内容
(一)板块设计
云鹰读书会设置两大板块:
1.春季学期:国际经济学经典理论文献
学习方式:指导教师点评+学长跟进+学员展示+课堂讨论和作业
要求:1.对于每一篇论文,要推导所有的技术细节;
2.理解每一个公式的经济学涵义;
3.熟悉写作背景、文章的贡献以及后续的理论和实证拓展。
2.秋季学期:国际经济学前沿理论和实证文献
学习方式:指导教师点评+学长跟进+学员展示+课堂讨论和作业
要求:1.对于每一篇论文,要推导所有的技术细节;
2.理解每一个公式的经济学涵义;
3.熟悉写作背景、文章的贡献以及后续的理论和实证拓展;
4. 要课堂演示code,我们推荐的论文会提供网上的code和data供大家学习使用。
(二)论文选取原则
选取发表在Top5或field top的期刊论文,要求学生要完全复制论文,通过“复制”论文学习和获取基本的科研能力。实证性质的论文须有程序(如Stata,R, Matlab, Arcgis,Python,Fortran)和数据。
三、学员遴选程序和遴选原则
(一)遴选程序
1.学生自主报名。学生将个人简历发送到邮箱yjw@nankai.edu.cn。邮件名:云鹰读书会报名+姓名。在邮件中提供以下信息:年级、专业、学习成绩、英语成绩、计算机和数学能力、个人介绍及参加原因。
2.读书会指导委员会根据学生学习成绩(学分绩和系内排名),数学、英语、计算机以及科研能力进行筛选。
3. 报名截止时间2020年1月30日,春季学期读书会时间为周二下午。
4.读书会培训周期为1年(或以上)。
(二)遴选原则
读书会本着自愿参与的原则,根据考试成绩和科研表现对学员进行筛选:
1. 原则上学习成绩在前30%,在其他方面特别突出的需要有读书会委员会讨论决定是否录用;
2. 读书会是“兼容并蓄”,我们不仅吸收国际经济贸易系本系的优秀学生,外系以及外校特别优秀的学生,也欢迎参加。
四、2020年春季学期论文(初步)
Ch2-3: Treb Allen and Costas Arkolakis, Notes on Graduate International Trade.
Dornbusch R. , S. Fischer and P. A. Samuelson. “Comparative Advantage, Trade, and Payments in a Ricardian Model with a Continuum of Goods.”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77, vol. 67 issue 5, pp. 823-839.
Eaton J. and S. Kortum. “Technology, Geography, and Trade.” Econometrica, Vol. 70, No. 5 (Sep., 2002), pp. 1741-1779.
Dekle, Robert, Jonathan Eaton, and Samuel Kortum. 2008, "Global rebalancing with gravity: Measuring the burden of adjustment." IMF Staff Papers 55.3: 511-540.
Levchenko Andrei and Jing Zhang The Evolution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Measurement and Welfare Implications,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78 (April 2016), 96-111.
Costinot, A, D. Donaldson and I. Komunjer 2012, "What Goods Do Countries Trade? A Quantitative Exploration of Ricardo's Ideas"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vol. 79, issue 2, pp. 581-608.
Hsieh, C.and Ralph Ossa,"A Global View of Productivity Growth in China,"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Sept. 2016.
Święcki, Tomasz. "Intersectoral distortions and the welfare gains from trad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04 (2017): 138-156.
Hsieh, C.,and Peter Klenow,2018, "The Reallocation Myth,", in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Kansas City Economic Symposium, Fostering A Dynamic Market Economy.
Hsieh, C. and E. Moretti, 2019, "Housing Constraints and Spatial Misallocation," 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 Macroeconomics.
Costas Arkolakis, Market Penetration Costs and the New Consumers Margin in International Trad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2010, 118 (6), 1151-1199.
Berthou, Antoine and Chung, John Jong-Hyun and Manova, Kalina B. and Sandoz, Charlotte, 2019, “Trade, Productivity and (Mis)Allocation”.
Bai, Yan, Keyu Jin, and Dan Lu.2019, “Misallocation under trade liberalization.” No. w26188.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Adamopoulos, Brandt and Leight, 2018, "Misallocation, Selection and Productivity: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with Panel Data from China".
Michaels, Guy, Stephen J Redding, and Ferdinand Rauch." Urbanization and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27, 535-586, 2012
Michaels, Guy, Stephen J Redding, and Ferdinand Rauch. 2011. “Technical Note: An Eaton and Kortum (2002) Model of Urbanization and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Mimeo.
III.往届读书会优秀学员感想
“参加云鹰读书会整整两年了 。想起自己在大二下学期提交报名表时忐忑不安的心情,再到现在确定将国际贸易研究作为自己的追求,云鹰读书会带给我的不仅是经典文献的积累和研究方法的扩展,更多的是能让我站在更高的视野上了解经济学研究、了解国际贸易这一分支的迷人之处,以一种全新的视角与了解与观察世界。
立志于学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参加云鹰带给我的成就感可能是无可比拟的,这种成就感可能是你深夜读论文时顿悟的快乐、也可能是参加学术会议时与大牛产生的共鸣、或是看到现实经济现象时脑中闪现的思想火花。如果你是一个追求挑战与成就感的人,请一定不要错过云鹰这个机会。
同时,很庆幸有云鹰的老师们和同学们,在追求真理的路上陪伴我鼓励我帮助我,让我能在成为一个researcher的路上走得更远(虽然刚刚开始)。相信自己能不辜负这一切,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2016级国际经济贸易系 邱金元
“来到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之后,我时常困惑于这样一系列问题:什么是经济学?经济学有什么用?初入大一时学的经济学都是用语言和逻辑来论述的,令人觉得十分费劲。直到系统学习微观与宏观经济学后,才使我对经济学有了自己的理解——有什么能比方程和公式更好地阐述经济理论呢?在我看来,在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均衡,效用函数与预算约束的最优化面前,任何语言都是无力的,它们才是经济学最美妙的诠释。这也激发了我对经济学的兴趣与热爱。
正是如此,在专业分流时,由于国经系更加偏数理分析方法,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在了解到国经系有一个阅读研究顶尖经济学文献的云鹰读书会的时候,我也立刻报了名。
到现在,参加云鹰读书会已经有两个学期了,我一直觉得加入国经系,参加云鹰读书会是大学中最正确的选择。在这里阅读和复制顶尖文献的过程就是一场思想的盛宴,除了丰富的经济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世界上最优秀的经济学者们的实证研究方法也是一门艺术。在读文章的时候,不止一次地让我惊呼:“原来经济学理论还能这样解释实际生活!”,“竟然还有这么巧妙的研究方法!”。经济学大牛们的这些文献,完美地解释了“经济学有什么用?怎么用?”这个问题。而这些实证研究的部分,在其他的课堂上是很难学到的。只有耐下心来,钻到顶尖的文献中去,才能理解作者的思想和研究脉络。而云鹰读书会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系统性地阅读文献,复制文献,加上老师们的教学和指导,无疑是对其他课程中经济学学习的极大补充,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一次挑战,其中固然会存在许多困难,许多时候可能跟不上进度,但是只要肯坚持钻研,将论文读懂读透,哪怕只有一篇两篇,也足以使你受益匪浅。
我觉得学有余力的同学,尤其是对经济学理论研究,数理方面感兴趣的同学一定要来参加云鹰读书会,必然会收获颇丰。就我而言,参加读书会的这两个学期,成功地完全复制了几篇论文,认真读过的论文也有十余篇。从中了解了许多前沿的研究方法与理论工具,对经济学学习,论文写作都有极大的帮助。也培养了我对于经济学研究的浓厚兴趣,确立了今后进行经济学研究,攻读更高学位,往更深层次的经济学研究领域进军的目标。”
2017级国际经济贸易系 吴本源
“加入云鹰读书会,一方面我们有机会学习和了解最前沿的国际贸易理论。通过老师制定的逻辑严谨的文献阅读目录,我们能够循序渐进、更成体系地进行论文的学术研究与学习。另一方面,在课堂上我们认识了许多的老师以及学长学姐,他们严谨的学术态度、坚韧的研究毅力,鼓励着仍在学术道路上摸索前行的我们。同时,随着阅读文献的数量以及次数的增多,对于平时的理论学习也有极大帮助,之前想不明白的知识点也逐渐明朗。
每一篇文献都如同在讲述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有它的背景,有它的前因后果,更有它的“亲戚朋友”。虽然这个故事读起来“很难”,但在一次又一次的研读中,会渐渐明白它,明白作者为什么写它,又是怎么写的它。每一个曾经不懂的地方在读懂的那一瞬间,喜悦之情都油然而生。在阅读和学习每一篇文献的过程中,会发现原来所谓的“难”其实并不“难”,也会发现原来自己的学习潜力是无限的,这正是云鹰读书会的惊喜与魅力所在。”
2017级国际经济贸易系 谢芳
“云鹰读书会,正如这个名字一样,它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像云中飞翔的鹰一样,去挑战高空。如果不去尝试,你又怎么知道自己能否成为一只鹰。现在的你或许无法读懂深邃的经济学思想,无法理解复杂的数理方法。但是,至少要相信自己,全身心投入地去读文章,交流自己的理解,努力去做,就会有所收获。这是我们想要迈进经济学学术殿堂不可或缺的一步,趁我们还年轻,尝试着推开门、走进去,里面会是完全不同的世界。最后,欢迎大家参加云鹰读书会,发掘自己的潜能,体会其中的乐趣。”
2016级南开大学经济系 王澍
稿件来源:王永进
编辑:石惠芳、高雨桐
审校:王永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