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贸易系2020届优秀毕业生访谈(五):侯韫韬
2020-06-09回顾即将过去的本科生涯,敬意、谢意与不舍满溢于心。在这里,感谢导师王永进教授、李兰冰教授、施炳展教授和孙浦阳教授等各位良师益友的尽心指导,感谢各位同侪的无私帮助,感谢国经贸系的支持栽培。在即将毕业的前夕,回想自己有幸能生活在国经贸系这样一个正直、友爱、携手共进的大家庭中,我感到十分荣幸和自豪。
个人简介
姓名:侯韫韬
班级:2016级国际经济与贸易
成绩:89.72
英语成绩:六级565,雅思6.5
获奖情况: 两次分获学习优秀奖学金和创新奖学金,带领组员完成并获评南开大学百项优秀项目,美赛M奖
实习经历:民生证券投行,bda数据分析,中银国际宏观
科研经历:两段本科助研经历,一篇论文入选第二届中国城市经济学者论坛,一篇论文目前在投
其他经历:南开咨询俱乐部(NAC),南开生科一班班长
毕业去向:保送至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
个人经历分享
时光荏苒,大学四年即将过去,但这段奋斗的经历始终清晰而深刻。大一时在为转专业来到经济学院而努力,大二和大三的大部分时间在认真完成专业课程,在打下学分绩基础的同时,接受了一些基础的科研训练,大四为即将到来的新阶段进行准备。
大一主要在生科努力保持学分绩并积极准备转专业考试,同时考虑到转专业考试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还准备了金融双修考试,最后十分幸运加入了经济学院的大家庭。
大二主要用来学习经济学院前两年的课程,打好经济学基础,建立经济学思维。在大二下学期参加了系里组织的云鹰读书会,期间首次接触了一些领域的经典文章和前沿研究方法,与系里许多优秀老师和各位同学充分进行交流。大二暑假,通过海投简历,在几个实习机会中选择在民生证券投行部天津的项目组进行实习。但是,在近三个月的工作和与两位保代以及项目组成员的交流中,我发现自己的个人性格不是很适合投资银行这个方向的工作,因此对自己的定位开始转向研究型驱动。
大三主要在准备夏令营。由于在生科有几门专业课成绩拖累了整体GPA,因此在转专业后我就放弃了出国,主要准备保研。保研的方向主要分专硕和直(硕)博,但是在夏令营报名时还没做出选择,并且由于排名没有大二的时候理想,我采取了专硕和学术方向海投的策略。期间,由于时间紧张和准备不充分,出现了很多小插曲,尤其是现在仍能很清楚地记得不小心将清华五道口的一张材料混入了北大经院的申请材料中,直接导致两个项目申请失败的错误案例。考虑到博士项目的前提是对热爱研究工作,不排斥学术研究,在这一点上我觉得自己完全符合,同时自己没有准备好紧凑的职业规划,因此最终选择清华经管经济学直博。
大四主要在提前对博士阶段的学习和未来的职业发展进行准备。一方面,博士的职业发展具有非常强的个体异质性,由于方差过大导致平均统计量几乎失效;另一方面,不同人的效用组合差异很大更导致不同的选择不可比。因此,首先要做的是,尽可能全面了解有哪些就业方向,各个方向是否存在路径依赖,同时作为一个理性经济人来说,也要考察回报是什么以及在效用中的权重等等问题。对于我而言,我现在的初步认知是,除了任教以外(任教的待遇目前已经大大提升,前景持续看好),博士在某些机构的政策研究和宏观研究中从长期来看会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同时考虑到在职博士名额目前在快速减少,竞争不仅激烈而且复杂,并且在职博士的项目未来很可能会进一步缩招甚至取消,未来如果对博士学位有需求的话,提前准备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对于我来说,读博也许相对更容易实现work & life balance(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本科学习生活感悟
在大学的四年中,我觉得最为受用的是,谨慎选择,大胆前行。
在还没有明确方向,找到自己热爱和专注的事情时,一定要首先专注当下,打好基础,不仅仅是成绩,还有科研、实习以及自己的爱好,我们永远无法知道这些准备什么时候能起到关键作用,而机会恰恰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谨慎选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质,一方面,适合大多数人的选择并不一定适合我们自己,寻找能使我们始终保持专注、热爱和信心的事在长期的发展中尤为重要;另一方面,信息是一种高价值的要素,几乎整个金融行业都是在提供降低信息不对称的中介服务。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下做出的选择可能有着巨大的差异。因此,我们在选择时要尽可能地降低信息的不对称,对于许多机会成本巨大的选择而言更是十分重要。
大胆前行。在做出选择之后,尤其是许多长期性选择在短期可能看起来并非最优,但是每个人都有重视短期忽视长期的倾向,大胆前行和行胜于言会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源泉之一。
祝各位学弟学妹未来一切顺利,让梦想照进现实!祝南开大学,南开经院和南开国经贸系再创辉煌!
——侯韫韬
稿件来源:高雨桐
编辑:石惠芳
审校:彭支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