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贸易系2020届优秀毕业生访谈(十一):刘冬园

2020-06-15

个人简介

刘冬园同学是本科生中选择就业的优秀代表。2020届秋招中,她斩获9个offer,最终加入上海正荣集团,成为该集团在环渤海区域首批唯一录取的本科生。在校期间,她成绩优异,连续三年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英语六级600+。她热衷学术,是国经贸系云鹰读书会首届成员,更由此参与了近一年的科研项目。她热爱实践,曾前往河南进行金融扶贫调研,被人民网等媒体报道。不论工作还是学习,她都力争上游。


毕业问答

Q1: 学姐对于保研、考研、出国、工作的看法是什么,以及自己态度的转变,如何决定要工作了呢?

刘冬园:

大四之前,一直想的是读研,但成绩不上不下,纠结的是保研本校还是考研清北的问题(后来发现想多了哈哈),这可能也是大多数大二成绩跟我差不多的小朋友纠结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繁重的课业,考研党都转换成了能保研就保研党。所以给学弟学妹的建议是,如果有dream school,保研无望,专心考研,早点开始;否则建议专心准备保研,大三一年逆袭去清北人的同学也有。不管选择什么,一定要专心一件事,切忌两手抓。

怎么步入职场的:大四天灾人祸祸不单行,突然发现自己没学上了。然后在9月末秋招快结束的时候上车了,刚开始没简历,对求职更是一窍不通。10月份国庆节间隙请教了很多就业的学长学姐和职场前辈,明确了求职方向,才开始搞清楚所谓求职,所谓就业。

Q2: 学姐能简要介绍一下关于求职的一些小tips吗?

刘冬园:

好的。关于简历制作,这些小tips送给学弟学妹:

简历一定要重视,除了能不能过简历关,还关系到面试官问你什么样的问题。

1.一职位一简历,切忌一简历多投。我个人第一版简历耗时将近3天,之后根据不同行业公司职位的要求,一共有7个版本的简历。基本上都是一职位一简历,除了明确要求研究生学历的,也都过了简历关。

2.外观上,基本格式到位。模板建议黑白两色为主,简洁为上。照片底色白色。页边距,行间距根据内容多少和句子长短调整。关于字体,建议标题,正文中文,英文数字等都要有所区分,必要时加粗。

3.内容上,因人而异,因岗位而异。突出个人经历与岗位行业相关度和个人优势。

4.结构上,按照相关度对个人经历进行先后排序。一般是教育背景+实习/工作经历+项目/校园经历。时间,岗位,公司要素具备。叙述建议动词+名词,突出业绩成就,用数字表达,突出独特性。切忌优秀,出色等含糊其辞的词语出现。一句话,要让你的简历上的每个字都无可替代。

5.记忆环节:要对简历每个细节以及可能发散的问题烂熟于心,做到怎么问你都要能圆满回答。

自我介绍:中英文都要准备。烂熟于心,建议使用关键词提要,内容原则与简历相同。

Q4: 关于那段求职时期,学姐有哪些记忆犹新的事情呢?

刘冬园:

10.17校庆,那天的热闹与我的匆忙对比得太鲜明:

早上6:00起来收发邮件,检查面试通知。当天还真有一个,要求下午2:00前往面试。但那天下午有一个在北京的复试,已经订好了车票。于是和hr协调,加入上午9:00那场的第一个小组。7:00起床梳洗化妆,正装高跟鞋公务包。随手一个小面包一瓶酸奶,8:00前往面试。10:00左右结束,前往高铁站。中午在北京某路的肯德基里边吃边看下午面试公司的信息和岗位相关的问题。1:00前往公司,1:30签到,将近3:00轮到我面试。回到学校差不多六点,从周邓下车路过西南村带一份面回宿舍。回到宿舍收发邮件,浏览各大招聘网站。晚上接到了上午面试公司复试的通知,准备材料和面试问题。幸运的是这种日子没有持续多久,最终我也成功入职了这天上午面试的企业。付出终有收获~


Q4: 学姐为何最终选择了房地产公司

刘冬园:

我找工作看重的是:

1.岗位发展前景:行业发展前景我不太看重,一方面当今经济大环境下,没有哪棵树常青。另一方面我专业相关的银行券商非研究生不要,但我觉得总部更锻炼人,所以决定一定要去总部。最后就是,我还年轻。本科通识教育本来也没有多少就业限制,我非常想去不同的平台多看看。

2.薪资待遇:公司不会花大价钱培养不重要的人,也不会给未来领袖开清洁工的价格。

3.培养体系与企业文化:我给自己设定的职业路径是从学习培养到管理领导,企业文化我崇尚快节奏的,以能力为衡量标准的企业。我是管培生,进去之后先总部培训,然后全国轮岗,最后定岗,是和财务投资市场相关。


求职经验感悟分享

我的秋招是突发事件下的应对秋招,不具有典型性。如果同学们想要就业,还是建议提前准备。

首先是行业相关,未来准备从事哪个行业最好提前实习。特别是地产,没有实习有些企业的简历关都过不了。如果去金融行业,也要提前探明行业要求,比如银行券商总部要求研究生起。

其次是岗位相关,研究类,市场类,管理类等,实习经历与目标岗位越匹配越好。如果目标岗位不明确,先实习也可,在简历制作上多下点功夫完全可以弥补这个短板。

最重要的是,实习让学生对职场有一个初步认识。是否适合职场节奏,是否认可行业企业文化等。身边有工作后辞职读研的前辈,也有实习后选择工作的同学。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个过程,需要自己体会。最后,祝学弟学妹们都有所收获,有所突破!

——刘冬园


稿件来源:付明晗

编辑:石惠芳、高雨桐

审校:彭支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