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贸易系2020届优秀毕业生访谈(十三):吴雨婷
2020-06-18个人简介
吴雨婷,2018级国际经济贸易系世界经济专业,本科毕业于南开大学经管法班,中共党员。研究生期间曾获公能一等奖学金、三好学生荣誉称号,2020年4月获得南开大学研究生优秀毕业生。科研方面参加教育部人文社科类课题,并在中文顶尖经济学期刊《世界经济》发表学术论文。社会实践方面曾在信达证券机械组、万博新经济研究院进行实习,并在《中国网》上发表媒体文章,目前毕业去向为宁波银行北京分行。
毕业问答
Q1: 如何确定读研的目标、选择读研的方向呢?
吴雨婷:
其实回忆整个本科阶段,大概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段是大一大二的时候,那个时候刚进入校园,有一个很明显的适应期,在这个期间内可能还是很明确地以学业成绩为导向,也是很幸运在一个学习氛围非常浓厚的班级里,遇到很优秀的本科室友,在当时大家都很努力的情况下跟着室友掌握很优秀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习习惯,在这样的情况下,保证自己随时能够进入学习的状态;那第二个阶段就是大三大四的时候,这个时候其实很多同学都会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规划,看似未来的去向就那么几个,但是其实大家关于自己未来想做什么的想法以及如何实现自己这个想法的一些规划都是有很大差别的,同学们大概都会找到学长学姐们去询问相关的意见,尤其是关于想做的方向,针对在这个方向已经定下来的学长学姐的一些意见,我当时抓住了助研这个机会,因此也确定了自己想要继续读研的想法。关于助研活动有两个切入点:第一个是询问自己的任课老师是否有项目需要助研,老师有项目需要招助研的话也会在课堂上说,那这时就要自己主动地去联系导师,加入到他们的项目中去;还有一个切入点是在暑假之前,各个院系对助研的一些招聘,这时你可以及时地查看公邮,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或者是自己擅长的科研课题,然后跟老师去对接,经过这样一个双向选择过程,然后就可以获得科研的一些机会,我在大三暑假的时候也是通过了薛军老师助研项目的申请,有幸加入科研课题提前感受下研究生的学习氛围和方式。也正是在这次科研经历下明确了读研的兴趣方向,积累专业知识和技能,研究生如愿地来到了国经贸系世界经济这个大家庭中。
Q2: 同样是在南开,本科和硕士的学习对你来说有什么不同呢?
吴雨婷:
本科和硕士阶段学习上有很大的差别。本科时教学活动是有明确的课程安排,学生的主要任务也是围绕着这个规划进行的,包括预习、课堂讨论、课下大作业,思维方面的训练更多的是围绕书本展开的,选择一个角度去深入挖掘的可能性比较低,通过作业展现通常是基于别人已有的研究进行一些基本的梳理归纳总结,也会有专门针对一个课题,像类似于国创百项、社会实践h、论文竞赛这样的机会去探索,但是这个如果没有明确的指导老师,更多的还是学生发散性思维的一个体现,在逻辑思维训练以及问题解决方面还是略有欠缺,能够基本掌握高效学习方法和专业知识技能是在本科阶段的收获;那硕士阶段可能更多的不仅仅是围绕一些教学安排计划上的课程开展,同时还会明确的细分研究领域,围绕这个领域会开展课题组内的讨论以及跟进学术领域动向,需要日常的科研学习来打基础,比如说读经典文献,跟导师汇报学习,向师兄师姐请教,和同学们讨论合作,听院系里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的读书会和论坛,参加答辩观摩,这些活动对于本科生来说听上去会比较难,但对于硕士生来说其实是一个很基本的学习模式,课堂上的学习更多需要自己打牢基本功后珍惜和各个细分领域和老师交流的机会,自我训练是一个研究生非常必需的技能,通过自学和讨论这样的一个打磨,会有比费曼学习法更有效的成果,逐渐形成自己的一套发现设计解决问题的一个初步方式,根据这种方式把一个新问题的脉络梳理清楚是我觉得在研究生阶段最大的收获。
Q3: 毕业去向是哪里呢?可以谈谈你的求职经历和建议吗?
吴雨婷:
我目前的毕业去向是银行。起初我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因为求职方向的不明确走了不少弯路,面临最大的问题是精力分散、力不从心,想要抓住的机会也会因为准备不够充分而溜走。当及时明确方向后,效率就提升了很多,积累了关于这一行业或工作岗位需求更多的内部信息,自信心也因此而提升,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准备以更加贴合工作岗位的需求。
建议2021届的学弟学妹们提前选择好自己的方向,多做准备增加求职竞争力,例如如果想要进入银行就职,需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快速学习的能力,打牢经济金融法律管理等基础,团队协作能力和领导力表现也是加分项。准备过程中可以跟着一些求职类公众号的节奏,积极主动、按部就班地着手准备。
Q4: 如何平衡两年硕士学习中的学习和求职?
吴雨婷:
两年的时间还是非常紧张的,研一遵守学校教学计划的安排,以课堂学习和课题研究为主,如果非常明确以求职为导向,就抓住寒暑期实习或者一些培训课程来提升职业技能和经验;研二基本定下来求职这一方向,会根据自己目标工作岗位的需要安排求职规划。在研一结束的暑假进行金融类的实习,可以采取现场、远程结合的方式完成;随着研二开学,继续实习比较考验个人的时间管理能力,在有课和组会的安排时在校准备科研课题和学习任务,利用晚上闲暇时间提升公共基础职业能力,课外时间进行一些实习活动,搭乘公共交通的时间也可以有效利用起来,总之合理的规划时间是比较有效的方式。
Q5: 就读期间有什么让你收获最大的经历吗?
吴雨婷:
关于收获最大的经历还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科研课题的研究,系里的导师们提供了很多培养训练科研思维和能力的机会,这种学习经历是受益终生的。比如我曾经在研究所做过行业研究,需要提取上下游产业生产销售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来对行业作供需分析。之前在科研课题中承担的数据分析工作的经验在这里能够有一定辅助作用,能够有效用数据表达出该行业的发展状况。
感悟分享
南开六年,四时的阳光在林荫道上斑驳,河边也会泛起点点星光,伴随着这些的脚步或是在去往二主的路上,或是开小差去广场湖边,还有忍不住睡意钻回了宿舍。尽管有时回忆起来会有些没有拼尽全力的遗憾,但更多是在恰当的时间做着适宜的事情,学业任务、科研问题、人生疑惑、情感纠结在朋友师长的宽慰陪伴之下一一化解。我深知我在南开的经历是往届师兄师姐的翻版,也终将随着毕业送别被一拨又一拨更优秀的师弟师妹们更新。然而十分有幸,途经南开百年的盛放,在我的人生经历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直至离开我也一直坚信,南开人四散飞腾,相逢的人终会再相逢。
——吴雨婷
稿件来源:杨雨桐
编辑:石惠芳、高雨桐
审校:彭支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