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鹰读书会(四十五)

2020-11-04


2020年10月30日上午,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云鹰读书会在经济学院园阶305教室“国际经济与贸易科研训练:实证”课上顺利进行,本次读书会由2017级本科生刘博聪以及2020级硕士生徐嘉璐展示Eaton& Kortum的论文Technology, Geography, and Trade(2002),由国经贸系王永进老师、彭支伟老师跟进并指导。

感谢本次读书会的各位参与嘉宾:彭支伟、王永进、敬柯岑以及来自香港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的老师和同学们。


特别鸣谢

本次云鹰读书会活动由南开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系友苏武康博士捐资赞助支持


00 摘要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建立一个引入“地理障碍”变量的一般均衡李嘉图模型,这一模型包含了衡量贸易中绝对优势以及比较优势的参数,以及阻碍两国贸易的地理障碍。建立完模型,我们用现实数据(1990年19个OECD国家的贸易、价格数据)对模型当中的参数进行估计,并用估计出的参数以及模型来进行反事实研究,如:制造业部门的贸易利得、技术和地理障碍如何决定贸易当中的专业化分工、技术进步如何通过贸易影响国家的福利、关税减免对国家福利的影响。


01 文章背景

首先介绍贸易领域的4个基本事实:(1)两国的双边贸易额随着两国距离的上升而下降;(2)同一商品的价格在不同地区可能差别很大;(3)不同国家的要素收入并不平等;(4)国家相对生产率在不同产业差别很大。


前两个事实告诉我们:地理在贸易当中起到重要作用,后两个告诉我们:不同国家生产商品的技术水平差距很大。而在本篇论文前,关于以上基本事实的研究都是割裂开来进行的,EK2002是首篇将贸易,技术以及地理三者融合,构建一般均衡模型的文章,同时也是首篇利用李嘉图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的文章,这是本文的研究背景以及最大贡献。


02 模型设定

2.1 技术

2.2 价格

2.3 双边贸易额


03 对参数θ的初步估计


04 模型一般均衡分析


4.1 生产


4.2 价格


4.3 劳动力市场均衡

4.4 零引力和完全封闭


05 估计贸易方程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利用贸易方程估计出模型当中的参数,并用以进行下一部分当中的反事实估计。


5.1 来源国效应估计


5.2 利用工资数据估计θ


5.3 利用价格数据估计θ


5.4 技术水平和地理障碍


06 反事实假定


6.1 贸易利得


6.2 技术与地理


6.3 技术进步的溢出效应


6.4 关税减免



下期预告

时间:2020年11月6日,8:55-11:40

地点:经济学院圆阶305

论文:Dekle, Eaton and Kortum.2008. Global rebalancing with gravity: Measuring the burden of adjustment.

敬请期待!



文稿:刘博聪 徐嘉璐

编辑:冯双婷、高雨桐

审校:王永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