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鹰读书会第12期(总第50期)

2020-12-01

What Goods Do Countries Trade?

A Quantitative Exploration of Ricardo’s Ideas


2020年11月27日上午,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云鹰读书会在经济学院圆阶305教室“国际经济与贸易科研训练:实证“课上顺利进行,本次读书会由2020级博士生杨璐和2018级本科生苏韧展示Arnaud Costinot, Dave Donaldson, and Ivana Komunje的What Goods Do Countries Trade? A Quantitative Exploration of Ricardo’s Ideas,由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王永进老师、杨嗣强老师跟进指导。

本次读书会线上参与人员:来自北京大学、广州大学等学校的老师和同学。


特别鸣谢

本次云鹰读书会活动由南开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系友苏武康博士赞助支持



第一章引言


第二章理论框架


第三章理论预测

第四章横截面结果


4.1 数据


4.2 基准模型估计结果


4.3 生产率测量的替代方法


4.4 可供选择的子样本


4.5 总结


第五章| 反事实结果

反事实分析的主要问题是:对于任何一对国家,如果各个行业之间都没有基础相对生产率差异,那么贸易规模和福利如何变化?文章将这个反事实运用称作“去李嘉图比较优势”(removing Ricardian comparative advantage)。


5.1 预备阶段——计算显示的生产率


5.2 贸易规模变化


5.3 福利变化


第六章结论


二十多年以来,强调跨国要素禀赋差异的HO模型得到了很多实证支持。然而,强调生产率差异的李嘉图模型一直被视为一种有用的教学工具,而没有得到很多实证重视。这并不是因为相信要素禀赋相对于技术更为重要。有关HO模型的实证模型也表明技术的重要性,但是标准的两国李嘉图模型的极端假设与现实世界存在明显的不匹配阻碍了该模型在实证中的应用。

这篇文章发展了一种结构李嘉图模型,将生产率差异放在了国际贸易问题的核心。我们估计了跨国家和行业的生产率差异对贸易模式的影响,并且不依赖于种种制约李嘉图模型实证的因素。

接下来,估计了关键结构参数,表示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观测到的生产率增长导致出口增长的弹性,并验证了估计值的稳健性。

最后,通过测量消除行业级李嘉图相对优势后的福利结果,量化了行业间Ricardian forces的重要性,即平均地降低贸易总福利的5.3%。



下期预告

时间:2020年12月4日,8:55-11:40

地点:经济学院圆阶305

论文:A Global View of Productivity Growth in China by Chang-Tai Hsieh and Ralph Ossa

敬请期待!



文稿:苏韧、杨璐

编辑:王妮妮、高雨桐

审校:王永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