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鹰读书会2020年第15期(总第53期)
2020-12-18Intersectoral distortions and the welfare gains from trade By Tomasz Swiecki(2017)
2020年12月11日上午,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云鹰读书会在经济学院园阶305教室“国际经济与贸易科研训练:实证”课上顺利进行,本次读书会由2017级本科生刘博聪以及李皓月同学展示Tomasz Swiecki的论文《Intersectoral distortions and the welfare gains from trade(2017)》,由国经贸系王永进老师,杨嗣强老师跟进并指导。
本次读书会线上参与人员:来自中央财经大学,湖南大学、广州大学等高校的老师和同学们。
特别鸣谢
本次云鹰读书会活动由南开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系友苏武康博士赞助支持
00|摘要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在EK2002的基础上建立多国多部门的一般均衡模型,进一步引入部门之间的劳动力扭曲,来衡量存在扭曲与不存在扭曲时贸易利得的大小。本文发现:(1)若贸易导致劳动力转移至低生产率部门,则扭曲的存在会导致贸易利得的下降,即忽略部门间劳动力扭曲的模型高估了贸易利得。(2)实施最优关税后的贸易利得相当可观,因为最优关税会在一定程度上修正国内扭曲。(3)国家开放程度越高,消除扭曲所带来的福利提升越大
01| 文章背景
在国际贸易领域的研究中,一些学者发现,当国内存在摩擦(如:生产外部性,劳动力市场扭曲:eg.二元经济)时,会影响这个国家参加贸易时的贸易利得。一些研究得出的结论还说,国内摩擦的存在甚至会导致这个国家参加贸易时的福利下降。而在本篇文章中,我们研究的摩擦聚焦在国家不同部门间劳动力扭曲的存在将如何影响贸易利得。
接下来简单介绍本文结构:首先,本文在EK2002的基础上构建了多国多部门的一般均衡模型;随后,作者将现实数据代入并比较存在于不存在扭曲时贸易利得的大小;最后,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与反事实分析。
02|模型设定
首先来介绍文章的基本信息与假设:
(1)文章模型为多国多部门连续商品下的李嘉图模型。
(2)劳动力为唯一生产要素,同一国家中所有劳动同质,只能无弹性的提供一单位劳动力,劳动力在部门间可以自由流动。
(3)市场完全竞争。
(4)扭曲存在在部门层面,体现在企业支付工资的差异。
接下来,进入文章模型的具体设定。
2.1 生产与消费
2.2 扭曲
2.3 国际贸易
2.4 均衡
2.5 反事实均衡
2.6 贸易利得
03|定量分析
04|主要结果
本节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结果,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国内扭曲对贸易福利收益的影响;(2)部门间劳动力扭曲对贸易政策的影响;(3)对国际贸易的开放如何放大因扭曲而造成的福利损失。
在进入主要结果的讨论之前,作者首先根据相关文献消除了贸易总逆差,因为当前数据在国家层面上贸易不平衡,而在存在总赤字的情况下,用静态模型解释贸易福利是有问题的。
4.1 贸易福利
4.2贸易政策
4.3 贸易与国内扭曲的影响
在本节作者研究了国际贸易如何影响减少国内扭曲的带来的收益。从下面的分析中得出的答案是,贸易往往会放大扭曲的影响。
4.4 讨论
在本节中作者论证了主要结果对放宽部门间贸易弹性的假设是稳健的,并且阐明投入联系在计算中所扮演的角色。
4.4.1 贸易弹性
4.4.2 投入产出联系
05|结论
本文的主要结果是,国内部门间的扭曲会对贸易的福利收益产生重要影响。标准模型往往会夸大在低VMPL部门作为净出口国的国家的贸易利益。
将部门间扭曲纳入贸易模式的另外两个好处是:(1)它带来了对贸易政策的新思考,即最佳的关税应在各部门之间有很大的差异,以抵消扭曲的影响。(2)考虑贸易开放程度对于评估国内扭曲的福利成本很重要。当国际贸易能够使国内消费和生产模式脱钩时,减少扭曲会产生更大的福利收益。
为了论证国内扭曲和贸易收益的关系,本文的模型不可避免地作出了若干假设,这些假设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放宽。在本文中,作者特别将部门间扭曲视为固定的,并且独立于贸易制度的。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区分不同类型的扭曲现象,并将它们与实际的政策联系起来。这将产生一种有趣的可能性,即国内摩擦的大小和国际贸易流动是共同决定的。也许国际贸易的主要好处之一是,它倾向于约束国内扭曲现象的发生。
下期预告
时间:2020年12月18日,8:55-11:40
地点:经济学院圆阶305
论文:Hsieh,and Klenow,2018, The Reallocation Myth,, in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Kansas City Economic Symposium, Fostering A Dynamic Market Economy
敬请期待!
文稿:刘博聪、李皓月
编辑:王妮妮、高雨桐
审校:王永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