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鹰读书会2021年第2期(总第57期)

2021-03-10


2021年3月1日下午,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云鹰读书会通过腾讯会议在“国际经济与贸易科研训练:理论”课上顺利进行,本次读书会由2019级硕士生孙竹维雪展示Stephen P.Holland的论文Emissions taxes versus intensity standards: Second-best environmental policies with incomplete regulation,由国经贸系王永进、彭支伟、吕雪莹老师跟进并指导。


特别鸣谢

本次云鹰读书会由南开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系友苏武康博士赞助支持


00 摘要

在环境规制非完全或存在泄漏条件下,最优排放税或最优排放上限是次优的政策工具。若不存在泄漏,强度标准(规定单位产出的排放量)是次优政策,因为存在隐性产出补贴,这种低效率可以通过消费税消除。若存在泄漏,强度标准比最优排放税更优,因为隐性产出补贴可以防止泄漏,提高强度标准的效率。若产出更新法(output-based updating)足够灵活,则效果优于强度标准。


01 简介

研究背景:排放税和排放交易市场被广泛认为是监管环境外部性的首选政策工具。它能够对缺失的市场施加正确的价格,模仿第一最优市场机制,最有效地控制外部性。

研究动机:本文研究了这些工具在存在其他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是否仍未最优。

研究发现:这两种工具可能是由第三种工具主导的,即规定单位产出排放量的强度标准。

本文贡献:在泄漏条件下的最佳强度标准和最佳排放税尚未进行比较。

环境规制非完全(泄漏)有两个原因:第一,政策施行地与环境污染地、产品市场地在地理上不一致。第二,在政治司法管辖范围内,一些部门可能会使用政治影响力来避规避监管。将受管制的基础扩大到覆盖100%,的排放量的成本。

环境市场机制通过替代和产出效应减少排放。替代效应是指使用额外资本(排放控制技术)或更昂贵的燃料投入(更清洁的燃料源)。产出效应是指减少污染商品的消费(拼车或投资于高效率能源)。

强度标准可能失败,原因是强度标准起到隐性排放税作用的同时,也起到了隐性产出补贴作用,这种隐性产出补贴会导致过度消费,效率降低。这种低效率可以通过征收消费税来消除。

若不存在泄漏,“强度标准+消费税”组合可以是有效的。即使存在泄漏,消费税也可以提高强度标准的效率。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强度标准+消费税”组合可以防止泄漏并达到有效率,而“排放税+消费税”组合则不能。此外,消费税平等适用于国内外产品,不违反国际贸易法。

强度标准的隐性产出补贴与产出更新法的激励类似。强度标准和产出更新法都用一种工具实现两个目标:惩罚排放和鼓励产出。显然,两种工具效果会更好,最优的“排放税+产出补贴”组合主导了最优强度标准。产出更新法是否优于最优强度标准,取决于产出更新法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模拟最优的“排放税+产出补贴”组合。此外,强度标准在调节具有市场势力的企业产生的外部性方面具有优势。


02 环境规制中的强度标准

本节介绍了五项关于强度标准的法规:

1. 低碳燃料标准(LCFS)

2. 可再生能源投资组合标准可再生燃料标准(RPS)

3. 可再生燃料标准(RFS)

4. 清洁空气法案修正案(CAAA)

5. 指数化监管

这些政策对排放量和产出的定义以及是否允许交易方面有不同规定,相关政策背景详见原文第二部分。


03 基准模型——环境规制完全(无泄漏)

基础模型分析“强度标准+消费税”的效果,唯一市场失灵是外部性。

变量含义:


         


04 扩展模型——环境规制非完全(存在泄漏)


扩展模型分析存在泄漏情况下“排放税(C企业)+消费税(U企业)”,以及“强度标准(C企业)+消费税(U企业)”的效果。


4.1 次优排放税


4.2 次优强度标准


4.3 比较排放税与强度标准


4.4 比较政策与消费税组合效果


4.5 比较强度标准与产出更新法


05 结论

本文表明,在环境规制不完善情况下,排放税可能不是纠正环境外部性的最佳工具。事实上,任何一种排放税都可能是由一个强度标准所主导的。强度标准起到对外部性隐性征税作用的同时,存在隐性产出补贴,这是强度标准低效率的原因,可通过消费税加以纠正。将强度标准与消费税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加了强度标准的优势,甚至可能达到第一最优效率。对于多重市场失灵,政策选择是(i)使用劣质工具,希望配合其他工具一起解决其他市场失灵问题,(ii)使用优质工具,接受次优的结果。本文为分析这些政策工具提供了一个框架,并建议应当忽视强度标准。



下期预告

时间:2021年3月8日下午 2:00-4:35

地点:南开大学第二主教学楼A504

论文:Incomplete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Imperfect Competition, and Emissions Leakage


敬请期待!


文稿:孙竹维雪

编辑:冯双婷、高雨桐

审校:王永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