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鹰读书会2021年第9期(总第64期)

2021-05-25


2021年4月26日下午,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云鹰读书会在南开大学第二主教学楼 A504“国际经济与贸易科研训练:理论”课上顺利进行,本次读书会由 2019 级本科生许子轩与 2018级本科生姜雨晨展示Timothy UyKei-Mu YiJing Zhang的论文Structural Change in an Open Economy,由国经贸系王永进、彭支伟、杨嗣强老师跟进并指导。


特别鸣谢

本次云鹰读书会由南开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

系友苏武康博士赞助支持


01摘要

我们研究国际贸易在结构变化中的重要性。我们的框架有生产力和贸易成本的冲击,并允许非单一的收入和替代弹性。我们校准了我们的模型,以研究韩国在1971年至2005年期间的结构性变化。我们发现,通过模型的两个主要传导机制——非同构偏好和开放经济——传播的冲击过程几乎解释了农业和服务业劳动力份额的所有演变,以及制造业中驼峰形状的上升部分。反事实的练习表明,开放经济的作用在数量上对解释韩国的结构性变化非常重要。


02简介

2.1 背景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影响世界经济的两个最重要的发展是全球一体化,特别是在国际贸易方面,以及许多中高收入国家的制造业就业份额出现了驼峰型模式。以前人们认为,随着国家的发展,制造业的就业份额呈单调增长。然而,Maddison(1991)和Buera和Kaboski(2012)等人最近的研究表明,许多国家的结构变化涉及三种不同的模式:农业的下降,服务业的上升,以及制造业劳动力份额的驼峰型模式。


2.2 概述

我们论文的主要目标是建立一个多部门开放经济模型来研究这些联系,并对国际贸易在韩国结构变化中的作用进行定量分析。我们的模型借鉴了三个知识性的前车之鉴。


▶恩格尔:非单一部门的收入弹性——特别是农业/食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小于1

▶鲍莫尔:非单一部门的替代弹性与各部门不对称的生产力增长相结合。

▶伊顿和科特姆:通过李嘉图比较优势框架的国际贸易


    在该模型的一个简化版本中,我们展示了生产力冲击和贸易成本冲击如何从质量上提供在韩国观察到的结构变化模式。特别是,制造业的驼峰形状可以在两种情况中的一种情况下产生。


    如果一个国家的制造业生产率增长足够高,它将从另一个国家夺取市场份额,从而导致用于制造业的劳动力增加。这就是驼峰的上升部分。然而,随着制造业生产力的持续增长,该国最终将能够以更少的劳动力供应世界市场。这就导致了驼峰的下行部分。其次,如果一个国家在制造业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而贸易成本下降,使比较优势日益显现,则会得到类似的结果。


    我们对韩国和世界其他地区1971年至2005年的模型进行了校准,重点是解释韩国的结构变化。然后我们在基准模型中模拟了生产力冲击和贸易成本冲击的影响。隐含的和观察到的劳动力份额之间的均方根误差在开放经济模型中是0.05,在封闭经济模型中是0.08;封闭经济的拟合度大约差60%。


    然后,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反事实模拟,以评估贸易成本冲击、全要素生产率冲击和非同构偏好的数量重要性。我们发现,农业和制造业受到贸易成本和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显著影响,而服务业主要受到全要素生产率随时间变化的影响。此外,我们还进行了同位素偏好的模拟。用这两组偏好对开放经济和封闭经济的结果进行的比较表明,非同构偏好对农业和服务业的演变很重要,但对制造业没有影响。


03模型

3.1 基本假设

1.两个国家和三个部门

2.农业和制造业产品是可贸易的,服务产品是不可贸易的。

3.需求的非单一收入和替代弹性以及特定部门的生产力增长,使恩格尔定律和鲍莫尔效应都能发挥作用

4.基于李嘉图动机的国际贸易,遵循EK模型的说法

5.完全竞争

6.在每个部门,生产都使用劳动力和中间投入。

7.生产力和贸易成本在不同的部门和国家以不同的速度变化;这些力量推动了结构性变化。


3.2 技术


3.4 均衡


04贸易如何影响结构变化

本节说明了贸易对开放经济中结构变化模式--部门劳动份额--的影响机制。为了透明地提供结果,我们通过假设所有k的λk=1 来抽象出中间投入的使用。我们比较了开放经济和封闭经济的结构变化模式,并强调了贸易影响结构变化的两个渠道——支出和净出口渠道。


4.1 封闭经济中的结构变化


4.2 开放经济中的结构变化


1)净出口渠道


2)增加支出渠道


05实证分析

我们使用模型来定量分析1971年至2005年间开放对韩国经济结构变化的重要性。如图1所示,韩国在这35年期间经历了重大的结构变化。第一部分讨论了如何校准模型。第二小节介绍了模型的拟合结果,包括旨在评估模型中两个主要冲击(贸易成本和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相对重要性的反事实,以及两个关键传递渠道(开放经济和贸易, 非位似性偏好)的重要性。


5.1 校准


5.2 实证结果


06结论

基准模型几乎解释了农业和服务业劳动份额的全部变化,以及制造业中驼峰形上升的部分。排除这两种冲击的反事实模拟会导致模型性能显着下降。但本文的模型不能解释驼峰的下降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值得研究的三个扩展包括允许可贸易的服务业,内生贸易不平衡以及更一般的偏好设定。校准模型中缺少的关键要素可能是中国,该国经历了制造业生产率的增长和较低的贸易成本,从而使其能够从韩国手中获得制造业的市场份额。



下期预告

时间:2021年5月10日下午 2:00-4:35

地点:南开大学第二主教学楼A504

论文:Engel’s Law in the Global Economy: Demand-Induced Patterns of Structural Change, Innovation, and Trade


敬请期待!



文稿:许子轩 姜雨晨

编辑:刘书渊、高雨桐

审校:王永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