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鹰读书会2024第5期(总第189期)

2024-04-18
图片

云鹰读书会2024第5期(总第189期)

图片
2024年3月15日下午,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云鹰读书会在圆阶205教室“数字经济与贸易科研训练:理论”课堂上顺利进行,本次读书会由2022级本科生黄嘉文和秦滋淇同学展示由Klaus Desmet和 Esteban Rossi-Hansberg发表在American Economic Review论文“Spatial Development”, 2014,由经济学院李凝晖老师跟进指导,助教祁馨仪提供答疑。

特别鸣谢

本次云鹰读书会由南开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

系友苏武康博士赞助支持

摘要

作者提出了一个关于空间发展的理论。位于连续地理区域上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每个时期都选择其创新的程度。企业的商品贸易中存在运输成本,技术在空间上扩散。作者随后应用这个模型来研究美国经济在过去半个世纪的演变,并发现这个模型可以生成与现实一致的模式:制造业就业份额的减少、服务业空间集中度的增加、从1990年代中期开始服务业生产率的增长、同一时期土地租金分散度的上升,以及其他几个空间和时间模式。


目录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3. 模型假设

4. 模型搭建

5. 实证分析

6. 文章总结


1. 引言

经济发展在空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正如世界银行在《2009年世界发展报告》中所指出那样,人们普遍认为,人们的所在地是其收入的最佳预测因素。当我们跨国比较时,这一想法显然是正确的,但在国家内部不同地区的收入也有很大的差异。在美国,就业集中度和价值增加值在不同空间有很大差异,增长率也是如此(例如在Desmet and Rossi-Hansberg 2009中所阐释的)。很少有工作将空间和空间隐含的经济结构纳入现代内生增长理论。为了弥补这个缺陷,我们提出了一个动态的空间发展理论,并将其预测结果与美国在战后时期的空间演变的证据进行对比。

作者提出的理论有四个主要组成部分。

首先,它包括一个连续的地点,企业在制造业和服务业之中选择一个产业进行生产。生产需要劳动力和土地。每个地点的土地数量是固定的,这就形成一种拥堵效应。其次,在各地之间交易商品存在运输成本。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工人可以在每个时期重新迁移,所有工人在均衡中获得共同效用。

第三,企业可以投资以提升其科技水平。它们可以通过对创新的投入,在一定几率上,创新的投入能够转化为科技的进步,并且科技的提升服从给定的概率分布。从广义上讲,企业的地方技术创新不仅可以被解释为提高企业技术,还可以被视为增加本地科技水平。最后,技术在空间上扩散。靠近拥有更先进技术的其他地点,可以获得经过空间扩散而有所折损后的技术。每个位置的企业将使用它们能够通过发明或扩散获得的最佳技术进行生产。


2. 文献综述

本文的作者阅读了大量相关研究论文,从结构转型和空间两个方面概括性总结和吸收了前人的思想。

1. 空间

• Quah (2002);Boucekkine, Camacho, and Zou (2009);and Brock and epapadeas (2008, 2010)都提到了假设空间中的各地点是孤⽴的,不考虑空间溢出效应,如知识和创新会在短距离内传播;针对这个局限性,本文做出了改进:将地理位置要素放入了模型中,各地点之间存在扩散效应,并考虑了地理距离和运输成本的影响。
• Desmet and Rossi-Hansberg (2009)中研究美国1900-1920年和1980-2000年两个时期的空间变化,发现了20世纪末的服务业增长与20世纪初的制造业增长非常相似,都表现出向中等规模地区集中的趋势,即经济部门的地理分布和结构转型相关。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美国在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时期的经济事实(1950-2005)。


2. 结构转型

• Quah (2002);Boucekkine, Camacho, and Zou (2009);and Brock and Xepapadeas (2008, 2010)中都没有考虑空间的相互作用,省略了运输成本、商品市场与要素流动。但本文中的运输成本和技术传播都受到距离的影响。
• Ngai and Pissarides (2007)研究得到制造业相对于服务业生产率的增长更快,并且两个部门的替代弹性小于1。本文在此基础上设立如下的初始条件:开始时专门从事制造业的企业生产率更高,制造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降低,导致了劳动力从制造业转移到服务业,服务业的规模变大、创新增加。
• 由于结构转型会将劳动力从高生产率增长部门转移到低增长部门,Baumol (1967)认为,结构转型导致的劳动力部门间转移会使经济长期趋于停滞。但是在我们的模型中,这一预测并未实现,因为本文考虑了一个新因素——创新,结构转型会使服务业日趋集中,从而使该部门的创新内生腾飞。
• 并且,经济活动的区域分布和结构转型相互作用。结构转型过程中,一旦服务业开始创新,服务业空间上的集聚会同时带来就业和生产力的增长,这一点和文献中已发现的规模效应一致:Carlino, Chatterjee, and Hunt (2007)中就验证就业密度增加一倍会导致人均专利数量增加20%,即人口密度越大的地区,创新激励越大。Desmet and Rossi-Hansberg (2009)也得出就业密度、创新和生产力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的结论。


3. 模型假设

为了更好的搭建模型,作者对模型所描述的经济体做出了如下假设:

1. 封闭经济体:不存在国际贸易,只存在在所限定的空间范围内的相互贸易
2. 只有两部门(M、S)制造业和服务业:初始状态时,制造业发展状况优于服务业
3. 替代弹性小于1:效用函数采取的是CES形式,一般文章都会如此设定,只有当替代弹性小于1时,会存在相对价格和相对消费份额成正比的结论,即两部门产品相对价格的下降会导致两部分相对收入的下降,这一机制对本文的理论分析有很大贡献。
4. 人们对每个地方的商品价格,土地价格,及工资水平能够进行理性预期。
5. 企业生产需要投入劳动力和1单位的土地。企业通过决定劳动力的雇佣和对创新的投入以最大化利润。
6. 劳动力自由流动:与理性预期条件一起,可以说明在同一时期各地点的效用水平是相等的,否则就会出现劳动力的转移。
7. 土地采用竞标的方式获得,一单位土地上只能有一个企业,且每个企业只能选择生产一个部门的产品:这也是企业要竞争土地的原因,只有拥有土地才能进行生产,因此地租会随土地竞争的情况变动,愿意付出最高价格的企业可以取得土地进行生产。
8. 存在冰山运输成本:在给定的空间范围内,各地企业相互贸易时会存在运输上的损耗。
9. 空间中存在技术扩散效应,两地相距越远,技术扩散效果越差。
10. 完全竞争市场: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各时期的经济利润都为0,因此企业就会将全部的超额利润进行土地的竞拍,这会导致企业的创新只能领先一期,因为任何的超额收益都会被投入土地的竞标中,因此这也是企业不断进行投资创新的动力来源——它们需要更高的生产率和更低的成本取得竞争优势。


4. 模型搭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模型结论

1. 当某部门生产率相对上升时,该部门产品的相对价格会下降,从而导致该部门的消费额相对下降,收入相对降低,劳动力流向低生产率部门。

2. 地区的生产率越高,创新越多。

3. 一个地区就业越多(人口密度越大),创新激励越大,创新投入越高。

4. 就业人数越多,创新越多,生产力水平增长越大,这样的规模效应同时会带来土地竞争加剧,地租抬升。


5.事实和模型预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6. 文章总结

本文创新性地在多地点的模型中引入地理与创新之间的联系,不仅解释了某些空间特征变化的事实,还表明了引入空间对于理解总体经济具有潜在的重要意义。例如,服务业的生产率的快速增长和空间集中有关,因此任何影响空间集中激励的因素都可能影响经济的整体增长率。



参考文献


[1].Quah, Danny. “Spatial Agglomeration Dynamic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92 (2): 247–52.

[2].Boucekkine, Raouf, Carmen Camacho, and Benteng Zou. 2009. “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Growth Theory and the New Economic Geography: The Spatial Ramsey Model.Macroeconomic Dynamics 13 (1): 20–45.

[3].Brock, William, and Anastasios Xepapadeas. 2008. “Diffusion-Induced Instability and Pattern Formation in Infinite Horizon Recursive Optimal Control.” 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l 32 (9): 2745–87.

[4].Brock, William, and Anastasios Xepapadeas. 2010. “Pattern Formation, Spatial Externalities and Regulation in Coupled Economic-Ecological System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59 (2): 149–64.

[5].Desmet, Klaus, and Esteban Rossi-Hansberg. 2009. “Spatial Growth and Industry Age.”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144 (6): 2477–502.

[6].Rossi-Hansberg, Esteban. 2005. “A Spatial Theory of Trad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95 (5):1464–91.

[7].Ngai, L. Rachel, and Christopher A. Pissarides. 2007. “Structural Change in a Multisector Model of Growth.”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97 (1): 429–43.

[8].Baumol, William. 1967. “Macroeconomics of Unbalanced Growth: The Anatomy of Urban Crisi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57 (3): 415–26.

[9].Carlino, Gerald A., Satyajit Chatterjee, and Robert M. Hunt. 2007. “Urban Density and the Rate of Invention.”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61 (3): 389–419.



下期预告


时间:2024年3月21日下午18:30-21:05

地点: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经济学院圆阶205教室

论文:

TECHNOLOGY, GEOGRAPHY, AND TRADE (2022)

By Jonathan Eaton and Samuel Kortum


文稿:黄嘉文 秦滋淇

编辑:吕宸慧 程一然

审校:李凝晖

2024年4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