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鹰读书会2024第32期(总第216期)

2024-09-14


云鹰读书会2024第32期(总第216期)


2024年9月2日下午,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云鹰读书会在圆阶305教室“国际经济与贸易科研训练:理论”课堂上顺利进行,本次读书会由2022级本科生程兵威和朱奕帆同学展示Paul Krugman发表在American Economic Review的论文“Scale Economies,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and the Pattern of Trade”, 1980,由国际经济贸易系冯笑和张洁老师跟进指导。


特别鸣谢

本次云鹰读书会由南开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

系友苏武康博士赞助支持


摘要

本文在Krugman(1979)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规模经济对国际贸易模式的影响。基准模型在规模经济和垄断竞争的基础上,引入CES效用函数,研究发现一国开放贸易后,实际工资和企业产量不变,但可供消费者选择的商品种类的增加会显著提高消费者福利。此外,本文还引入冰山运输成本并探究了国际贸易模式:当两国的消费偏好差异较大时,两国将完全专业化生产国内需求较大的产品,并成为该类产品的净出口国。当两国消费者的偏好接近时,不完全专业化的双向贸易便会发生,如果某类产品在一国拥有较大的国内市场,该国将成为该产品的净出口方和另一类产品的净进口方。


目录

1. 引言

2. 基本模型

3. 运输成本

4. 本国市场效应 

5. 总结


1. 引言

1.1文章背景

国际贸易的产生原因和方式是国际贸易理论两大核心问题,以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和 H-O的要素禀赋理论为代表的传统国际贸易理论认为生产成本、要素、技术和消费偏好方面的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这些理论的前提假设完全竞争和规模收益不变。这些理论解释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同产业之间的国际贸易。

二战后, 国际贸易的模式发生很大变化, 工业化国家间的产业内差异化产品的双向贸易,难以被传统贸易理论解释,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学者们提出新贸易理论,他们不否认国家之间的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动因之一,但同时认为即使国家间具有相同偏好、生产技术、要素禀赋,不存在比较优势,也会因为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导致国际贸易发生和贸易利得。

克鲁格曼在1979年发表的《递增收益、垄断竞争与国际贸易》,是新贸易理论的开篇之作,他在规模经济、垄断竞争、差异产品的前提下,对要素禀赋、技术、偏好等相同的国家之间的贸易成因进行了阐述。本文于1980年发表在《美国经济评论》,扩展他的初始性分析。

1.2文章结构

文章的第一节中介绍基本模型:在生产中存在规模经济,厂商可以无成本差异化其产品。在这个模型中,其均衡采取了张伯伦垄断竞争的形式,即每家厂商都有一定的垄断权力,但厂商的进入将垄断利润推向零。当允许两个不完全竞争的此类经济体进行贸易时,增加的回报会产生贸易并从贸易中获得收益,即使这两个经济体具有相同的偏好、技术和要素禀赋。本文的其余部分涉及基本模型的两个扩展。

在第二部分,作者在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运输成本的影响,并说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国内市场较大的国家将具有更高的工资率。

第三节分析“本国市场效应”对贸易模式的影响,认为各国将倾向于出口那些他们拥有相对较大国内市场的商品。


2. 基本模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3. 运输成本

图片
图片
图片


4. 本国市场效应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5. 总结

5.1主要结论

本文在Krugman(1979)的基础上,对效用函数的简化使得模型具有了更强的可扩展性,他允许两国的规模不对称,并进一步引入了冰山运输成本。研究发现,由于规模经济,生活在市场规模越大的经济体中的工人,将获得更高的工资率。

同时本文还对产业内贸易的贸易模式进行分析,创造性地推出了“本国市场效应”,这一现象表明,当存在内部规模经济和国家间运输成本时:

(1) 两个国家消费者偏好差异较大的话,那么他们将分别完全专业化于有较大市场产品的生产,甚至成为这些行业中产品的净出口国。

(2) 当两国消费者的偏好差异适度时,两国会同时进口并出口两类产品,不过进口和出口的都是与国外不同的差异化产品, 拥有某类产品较大国内市场需求的国家会成为该类产品的净出口国,同时它也会净进口另一类产品。

5.2文献影响

本论文在Krugman(1979)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续了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与规模经济的生产设定,同时设定了具体的CES效用函数,得模型能解释多样化产品和规模经济对贸易格局的影响,这些设定后来成为研究国际贸易基础。

本文解释了规模经济的作用,开创了新贸易理论,成为克鲁格曼于2008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主要论文之一。规模经济可以成为国家之间进行贸易的一个强大动力,这意味着即使两个国家在资源禀赋和技术水平上相似,它们仍然可以通过专业化生产而进行贸易,使得经济学家能够更好地解释现实世界中复杂的贸易现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新的政策建议。

同时,本文的研究是新经济地理学的基础。克鲁格曼后来开始沿用本文的相关设定(如规模经济、冰山运输成本、CES效用函数等),分析区域经济和城市化问题,解释为什么经济活动会集中在某些地区以及区域经济不平衡的原因。



参考文献


[1] Krugman P. Scale Economies,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and the Pattern of Trade[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0, 70(5):950-959.

[2] Krugman P R. Increasing returns,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and international trade[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79, 9(4):469-479.



下期预告


时间:2024年9月9日下午18:30-21:05

地点: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经济学院圆阶305教室

论文:

Melitz, M.J. (2003), The Impact of Trade on Intra-Industry Reallocations and Aggregate Industry Productivity. Econometrica, 71: 1695-1725. 


文稿:朱奕帆,程兵威

编辑:吕宸慧

审校:冯笑

2024年9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