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系王永进教授等在《世界经济》发表论文

2024-12-21


图片

我系王永进教授等在《世界经济》发表论文


近日,我系王永进教授、博士研究生王文斌和陈菲合作论文《深度智能化:后机器换人时代生产率增长的动力在经济学中文顶尖期刊《世界经济》2024年第12期发表。

论文摘要如下:智能制造作为一种新型生产方式,正全面渗透各个经济部门,可能成为启动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增长极。《“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指出,中国关于智能制造推广应用的成效十分明显,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的生产效率平均提高了45%,产品研制周期平均缩短了35%,产品不良品率平均降低了35%。然而,学术界对于智能制造究竟能否带来生产率增长却莫衷一是。一种代表性的观点是:智能制造只不过是机器人对劳动力的替代而已,其出发点并不是为了提高生产率。而且,机器人对劳动力的替代是短期的、暂时性的,一旦机器人代替人的过程完成,经济增长必将陷入停滞。诚如斯言,则智能制造就不可能成为中国实现弯道超车的有力抓手。尽管该观点在逻辑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然而却忽略了一个潜在可能性:智能制造未必只是代替劳动,也可能代替资本,即所谓的“深度智能化”。如果这种可能性是确实存在的,那就意味着,智能制造在完成对劳动力的替代后,仍然能够为后续的生产率增长提供持久的发展动力。为此,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是:如何从实际数据中去识别和区分“深度智能化”与“广度智能化”,进而评估二者对生产率增长的差异性影响?

本文通过微观数据对深度智能化与广度智能化进行了分类和识别。在此基础上, 本文对智能制造的生产率效应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发现:(1)智能制造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与广度智能化相比,深度智能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加明显;(2)深度智能化与广度智能化赋能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路径有所差别,前者主要通过创新赋能与产能效率赋能来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而后者则是通过产能效率赋能与劳动效率赋能提升了生产信息化程度、改善了企业自身的劳动力资源配置,以此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3)深度智能化增加了企业在资本市场面临的扭曲,并且其带来的资本要素扭曲超越了劳动要素扭曲的下降程度。因此,融资约束的存在导致企业在深度智能化升级后不能有效提高产能。因此,降低企业的融资约束,对于充分发挥深度智能化对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世界经济》创刊于1978年,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与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学术期刊,是国内最早的世界经济类刊物之一,同时是国内各高校、研究机构公认的经济学顶级期刊。

 

编辑:吕宸慧

审校:彭支伟

2024年1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