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鹰读书会2025年第6期(总246期)

2025-11-03
图片

云鹰读书会2025年第6期(总246期)

图片

2025年10月24日上午,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云鹰读书会在圆阶301教室“数字经贸科研训练”课堂上顺利进行。本次读书会由2023级本科生彭海林、薛吉红同学展示了Caliendo & Parro(2015)的论文“Estimates of the Trade and Welfare Effects of NAFTA”,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由国际经济贸易系李坤望老师跟进指导。


特别鸣谢

本次云鹰读书会由南开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

系友苏武康博士赞助支持


摘要

Caliendo & Parro(2015)在Eaton & Kortum(2002)所提出的包含技术差异和地理因素的李嘉图模型基础上,进一步引入了部门关联、中间产品贸易与生产部门的异质性,从而拓展了原有理论框架。他们利用这一模型评估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关税削减对福利和贸易的影响,并从理论角度将关税影响福利的机制分解为两种效应:贸易条件效应和贸易量效应。此外,文章还提出了一种估计部门层面贸易弹性的新方法。研究结果显示,NAFTA实施后,墨西哥的福利水平与区域内贸易分别提高了1.31%和118%,美国则分别增长了0.08%和41%。相比之下,加拿大的福利水平下降了0.06%,区域内贸易仅增长11%。文章还进行了反事实模拟,发现若忽略中间产品或投入产出结构,NAFTA关税削减所带来的福利提升将会被低估。


目录

一、引言

二、基础模型

三、一般均衡和相对均衡的变化

四、单福利分析

五、模型和实际数据的结合

六、实证分析

七、研究结论

八、补充


1. 引言

行业和国家之间的相互关联的。当美国降低对墨西哥某一特定行业的关税时,不仅会直接降低该行业产品的价格,还会传导至以其作为原材料来源的其他行业,并进一步影响那些使用可贸易品作为投入的非贸易行业的价格。这种由关税变动引发的连锁反应程度,取决于各行业之间的关联强度。

关税水平在不同部门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截至2005年,NAFTA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已基本降至零,但墨西哥、加拿大和美国对非成员国的平均关税仍分别为7.1%、2.2%和1.7%。尽管整体关税水平大幅下降,但部门间的关税差异依然显著。其次,大多数跨境交易的商品属于中间产品。对NAFTA成员国而言,这类贸易在其内部的重要性超过了与区域外经济体的贸易。第三,可贸易部门与不可贸易部门之间具有紧密的投入产出联系。美国和墨西哥的可贸易部门在非贸易部门生产中所占的平均比重分别为23%和32%;反过来,两国非贸易部门在可贸易部门生产中的平均投入比例也分别达到34%和26%,体现出较强的双向依存关系。

本文在Eaton & Kortum(2002)的经典框架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简洁且易于处理的理论模型。该模型假设生产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特征,且市场为完全竞争结构。各国从全球最低成本供应商进口中间产品,这些产品被用于本国各部门的生产中,既可作为最终消费品,也可作为可贸易部门与非贸易部门的投入要素。模型进一步揭示,部门内生产者的生产率差异越大,贸易一体化所带来的收益也越高。

在理论定位上,本文与大量评估贸易政策的文献密切相关。例如,Anderson & van Wincoop(2002)采用单一商品的引力模型评估NAFTA的收益。与之相比,本文引入了多部门结构、中间产品贸易、生产经济体以及非贸易部门,定量分析表明这些扩展在结果中具有重要影响。其次,本文也与近年来将Eaton & Kortum(2002)模型拓展至多部门情境的文献密切相关,如Arkolakis et al.(2012)、Caliendo & Parro(2010)、Chor(2010)、Costinot et al.(2012)、Donaldson(2014)、Dekle et al.(2008)、Eaton et al.(2011)、Hsieh & Ossa(2011)以及Shikher(2011)等。然而,本文在以下几个方面与这些研究有所不同:首先,我们明确考虑了贸易部门与非贸易部门之间的关联机制,这一点在以往的李嘉图贸易模型中未得到充分重视;其次,本文引入了复合中间品概念,该产品既可用于生产投入,也可用于最终消费;最后,本文进一步拓展了李嘉图模型,从而能够对贸易成本等外生冲击所带来的贸易与福利效应进行系统的定量评估。本文在既有理论基础上开展拓展性创新。

本文的核心创新在于,首次在理论框架中明确纳入了贸易部门与非贸易部门之间的关联机制,这一点在以往的李嘉图贸易模型中尚未得到充分考虑。研究进一步展示了如何将中间品与部门关联引入生产结构,从而在机制上增强关税及关税削减对福利的放大效应。

为验证理论假说的有效性,本文选取了31个国家、40个行业的数据,并以1993年——即NAFTA生效前,成员国之间及与世界其他经济体的贸易数据为基础,结合1993年至2005年各国关税的实际变动,对模型中的外生参数进行估计。在此基础上,依托所构建的理论框架与估计参数,系统评估了NAFTA关税削减对各国福利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其在进出口等贸易维度上的具体效应。


2. 基础模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3. 一般均衡和相对均衡的变化

图片
图片


4. 福利分析

图片
图片
图片


5. 模型和实际数据的结合

图片
图片


6. 实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7. 研究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一个一般均衡模型用于量化关税变化对多国和多部门经济的影响,该模型能够在有限数据和参数的情况下评估复杂的贸易政策。跨部门的贸易关联对于解释关税变化的福利效应至关重要,通过模型可以量化关税变化对中间产品价格、国内外关税降低带来了一般均衡价格效应、对各行业要素配置的影响、要素报酬的变化,以及特定经济体的生产结构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将获得更廉价中间产品合更高效技术所带来的收益进行传导。

评估NAFTA的影响在经济领域受到了很大关注。本文通过在EK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NAFTA的关税影响,展示了部门关联对关税影响的放大作用。考虑到研究的有限性,基本全要素生产率TFP、技术变革以及非关税壁垒变化等都是未来研究可纳入模型的方向,进一步探讨区域贸易协定的全面经济影响。


8. 补充

图片
图片



下期预告


时间:2025年11月7日上午8:55-11:40

地点: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经济学院圆阶301教室

论文:Bai Y, Jin K, Lu D. Misallocation under trade liberalization[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24, 114(7): 1949-1985.


敬请期待!

文稿:彭海林  薛吉红

编辑:孔琳

审校:张洁  赵晨彤

2025年11月3日